读舅氏欧耐轩遗槁

舅没于今二十年,文章零落更谁传。
朝廷不喜刘蕡策,风月空留李贺篇。
得米养亲供子职,有才无命岂天然。
人言我貌偏相似,收读群书即旧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舅氏欧耐轩遗槁》是陈宜甫创作的元代诗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舅舅逝去的感慨以及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无奈。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诗人简介
  • 陈宜甫(约1283年—约1367年),又名陈宜甫,字子高,号紫岩,福建建阳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以诗歌见长,尤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
  1. 诗歌原文
  • 舅没于今二十年,文章零落更谁传。
  • 朝廷不喜刘蕡策,风月空留李贺篇。
  • 得米养亲供子职,有才无命岂天然。
  • 人言我貌偏相似,收读群书即旧毡。
  1. 诗歌解析
  • “舅没于今二十年,文章零落更谁传”表达了对舅舅逝去的怀念以及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担忧;
  • “朝廷不喜刘蕡策,风月空留李贺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命运的冷漠以及对文学成就的认可;
  • “得米养亲供子职,有才无命岂天然”展现了诗人在现实压力下的矛盾与挣扎;
  • “人言我貌偏相似,收读群书即旧毡”则透露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不忘学问的坚持与执着。
  1. 艺术手法
  • 对比:通过“朝廷不喜刘蕡策,风月空留李贺篇”与“得米养亲供子职”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的命运与时代之间的冲突;
  • 象征:通过对“雪”这一自然元素的描写,象征着诗人的纯洁与高洁,同时也暗喻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 意境:诗歌整体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知识与精神自由的氛围,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追求。

《读舅氏欧耐轩遗槁》不仅是陈宜甫个人情感与经历的抒发,也是元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命运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