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张学士赋莲房

霞衣零落点烟波,香结骊珠聚碧窠。
齐露玉纤含翠袖,圆同佛顶涌青螺。
柄持络绎丝纶出,心展勾萌造化多。
今夕扁舟湖上兴,醉来同和采莲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张学士赋莲房》是元代诗人陈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陈宜甫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莲花之美以及与友人共享此景的愉悦心情。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霞衣零落点烟波,香结骊珠聚碧窠。
    齐露玉纤含翠袖,圆同佛顶涌青螺。
    柄持络绎丝纶出,心展勾萌造化多。
    今夕扁舟湖上兴,醉来同和采莲歌。

  2.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同张学士赋莲房》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元代文学中的佳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香结骊珠”和“圆同佛顶涌青螺”,这些比喻不仅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也赋予了作品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友情的颂扬。诗人通过对莲花的描述,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
  • 文化意义:《同张学士赋莲房》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这首诗通过描绘莲花之美,传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创作背景
    《同张学士赋莲房》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元代虽然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但社会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民族矛盾、阶级压迫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人往往通过诗歌等文艺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寻找心灵的慰藉。陈宜甫作为元代的一名诗人,其作品《同张学士赋莲房》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赋莲房》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作者介绍
    陈宜甫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同张学士赋莲房》,陈宜甫还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传世,显示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 诗歌鉴赏
    《同张学士赋莲房》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莲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尤其是“香结骊珠”、“圆同佛顶涌青螺”等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优雅与高洁。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淡泊之美。

《同张学士赋莲房》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卷,它以莲花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