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寄王眉叟

澹澹长空几阵横,西风吹断独飞鸣。
可怜落落失朋侣,似我行行忆弟兄。
影度墨河秋月冷,声沉紫塞暮云平。
江湖自有重逢处,努力图南不用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雁寄王眉叟》是元代著名诗人陈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宜甫:元代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才能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融合的时代,诗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往往能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面貌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澹澹长空几阵横,西风吹断独飞鸣。
    可怜落落失朋侣,似我行行忆弟兄。
    影度墨河秋月冷,声沉紫塞暮云平。
    江湖自有重逢处,努力图南不用惊。
  • 译文:在辽阔的天空中,几阵秋风吹过,孤独的大雁在空中哀鸣。它感到孤单,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同伴,只能孤独地飞行。大雁的影子投映在墨色的河流上,秋天的月亮显得格外清冷;它的声音在紫塞的黄昏中回荡,云层平静如海。无论在哪里,总有一个地方可以等待重逢,不必为这短暂的分别感到惊慌。
  1. 主题思想
  • 孤雁的象征意义:诗中的孤雁不仅是物理上的孤独,更是精神上的寻求伴侣与归属感的象征。它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团结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相互依存的感慨。
  • 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孤雁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1. 艺术手法及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秋风”“落落”“墨河”“紫塞”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 情感表达:全诗以孤雁自喻,通过孤雁的视角,抒发了自己对朋友失去、孤独前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孤雁寄王眉叟》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 审美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艺术造诣,还传递出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孤雁寄王眉叟》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文学和文化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