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侍郎自燕都来惠韭

久居大漠天,不见生刍束。
惯储狐兔味,饱啖牛羊肉。
故人燕山来,新韭剪春绿。
藤筐慎爱护,道里经十宿。
抖擞犹芳鲜,惠我意良笃。
红盘饤翠雾,下箸兴已足。
一洗腥膻肠,稍慰藜苋腹。
永怀夜雨吟,歌声绕梁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范侍郎自燕都来惠韭》是一首描绘久居边塞的诗人在老朋友范侍郎带来春天新鲜韭菜后感到惊喜和满足的元代诗歌。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宜甫,元代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赞誉。
  1. 诗歌原文
    久居大漠天,不见生刍束。惯储狐兔味,饱啖牛羊肉。故人燕山来,新韭剪春绿。藤筐慎爱护,道里经十宿。抖擞犹芳鲜,惠我意良笃。红盘饤翠雾,下箸兴已足。一洗腥膻肠,稍慰藜苋腹。永怀夜雨吟,歌声绕梁屋。

  2. 诗歌赏析

  • 生活描绘:诗歌开头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居住在荒凉的大漠之中,习惯了狩猎为食的生活状态。
  • 朋友到来:当老朋友范侍郎从遥远的燕山带来了新鲜的韭菜时,诗人感受到了极大的惊喜。
  • 情感表达:诗人不仅对范侍郎的到来表示欢迎,而且对他带来的新鲜食物——韭菜表现出极大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 文化象征:韭菜作为新春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食用这一食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新韭剪春绿”以及“藤筐慎爱护”,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触觉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特点:诗句简练而富有韵味,如“久居大漠天,不见生刍束”直接点明了环境的艰苦,“抖擞犹芳鲜”则形象地表达了对新鲜事物的喜爱。
  • 情感表达:诗歌中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食的享受,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1. 历史背景
  •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这首诗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1. 文化意义
  • 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通过描写范侍郎带来的韭菜这一细节,体现了友情的重要性和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的影响。

《范侍郎自燕都来惠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文学上的欣赏,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文化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