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庄劝学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庄劝学》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一首宋诗,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并收藏于唐诗宋词之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云庄劝学》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社会风气和教育状况可能较为复杂。由于学校教育的废弛,民间文化逐渐衰退,而英才的流失也愈发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陈普通过诗歌来劝学,以振兴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为宗旨。
  2. 诗歌原文: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自从学校废,俗弊柏梁诗。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3. 诗歌赏析:《云庄劝学》不仅是一首劝学的诗歌,更蕴含了作者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诗中多次提到“辨方位”,强调了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传统教育价值的肯定,如“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等句,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
  4. 诗歌影响:《云庄劝学》在宋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唐诗宋词的一部分,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文化教育理念的象征。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深入到了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中,成为后人效仿和传承的对象。

《云庄劝学》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标准,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习、教育和道德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值得每个人去珍惜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