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驾之赴阙

文史相从二十年,岁寒心事久弥坚。
向来才力惊游刃,此去功名稳着鞭。
浅绿每依沙漠草,横青遥指拂炉烟。
应将万字匡时策,挽取恩波下九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孟驾之赴阙》是元代诗人陈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陈庚:字子京,金平阳提举,他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在宋代已有记录,表明他是一位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人。
  1. 诗歌原文
  • 文史相从二十年:这句话意味着陈庚与文学结缘已超过二十个年头,显示了他与文学的深厚情感和长时间的交流。
  • 岁寒心事久弥坚:岁月的变迁并未削弱他对文学的执着之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对文史工作的承诺。
  • 向来才力惊游刃:暗示了他的文笔锐利、才华横溢,能在文学创作中游刃有余。
  • 此去功名稳著鞭:表达了他对即将开始的仕途旅程充满信心,认为自己的功名可以稳固地实现。
  • 浅绿每依沙漠草:比喻自己如同沙漠中的一抹绿色,虽小却坚韧不拔。
  • 横青遥指拂炉烟:象征着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同远处的青烟,虽然遥远但清晰可见。
  • 应将万字匡时策:意味着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来匡扶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挽取恩波下九天:表达了自己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的恩泽如波涛般广泛传播到九天之上。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送孟驾之赴阙》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沙漠草”、“拂炉烟”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集中在作者对文学和政治的双重热爱上,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理想抱负的描绘,反映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追求。

陈庚的《送孟驾之赴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连接文学与政治的桥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陈庚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