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屣功名懒着鞭,剧谈豪放本天然。
闲来每爱从人语,醉里何妨对客眠。
体瘁渐成中酒病,家贫全仰卖碑钱。
堂堂一去今何在,三尺孤坟罩野烟。
吊麻信之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麻信之二首(其二)》:陈庚笔下的飘零与哀愁
在元代诗人陈庚笔下的《吊麻信之二首(其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忧思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陈庚个人的感怀之作,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精神境遇的一种反映。
诗中的“风采琼林未足侔,一朝零落委山丘”表达了一个理想的破灭,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凄凉,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阙俄成白玉楼”则是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冷峻观察,暗喻了当权者未能给予他应有的恩宠和地位,使得诗人最终只能像玉石一样被弃置。
诗人陈庚的诗风豪放不羁,但在这两句诗中,却透出了一股难以言说的落寞与悲哀。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是对整个时代氛围的写照。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挫折与失意,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以及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
陈庚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反思和批判。他通过对自身遭遇的叙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如功名观念的扭曲、权力结构的矛盾等。这些深刻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陈庚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研究元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吊麻信之二首(其二)》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面临的时代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