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泽民还江南诗

之子来京国,侯门即曳裾。
只求毛义檄,未献贾生书。
野树山前合,江帆雨外疏。
故人正相望,且莫赋《闲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潘泽民还江南诗》是元代诗人陈旅的一首经典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深厚的友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背景
  • 陈旅是元代兴化莆田人,字众仲,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
  • 诗中的“之子来京国,侯门即曳裾”表达了潘泽民的到来给京城带来了生机,而自己则如同被召唤一样,急切地想要与他相见。
  1. 诗歌意象
  • “只求毛义檄,未献贾生书”描绘了诗人渴望得到皇帝的诏书,但又不愿意像贾谊一样上书直言,反映了他的谨慎和谦逊。
  • “野树山前合,江帆雨外疏”则通过野树和江帆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1. 情感表达
  • “故人正相望,且莫赋《閒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彼此未来相聚的期盼。

《送潘泽民还江南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陈旅对朋友的一种深情厚谊的体现。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时代背景。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