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西游太液池,一杯秋露为君持。
空令越女羞容貌,不与唐昌共本支。
娅姹最怜无语处,风流全在半开时。
自移长信宫中去,学得班娘淡画眉。
次韵钱伯行白芙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钱伯行白芙蓉》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陈基创作。该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号夷白,临海人。他在元朝时期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黄弟子、京师经筵检讨等。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次韵钱伯行白芙蓉》这首诗中,还反映在他为多部历史记载撰写的序文之中。
诗歌原文:《次韵钱伯行白芙蓉》原文如下:
帝子西游太液池,一杯秋露为君持。
空令越女羞容貌,不与唐昌共夲支。
娅姹最怜无语䖏,风流全在半开时。
自移长信宫中去,学得班娘淡画眉。诗歌鉴赏:陈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帝子西游太液池的场景,以及与主人公之间深情的对话。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主人公比作越女的美貌与唐昌的尊贵身份进行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独特的魅力。同时,诗句“自移长信宫中去”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学得班娘淡画眉”则展现了主人公对美的追求和品味,既体现了他对传统美的尊重,也展示了他对个人情感的独特理解。
陈基的《次韵钱伯行白芙蓉》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而且在主题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强调了内心世界的重要性。这种精神追求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陈基的《次韵钱伯行白芙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见证。它不仅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首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