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披衣听鸡鸣,膏车待明发。 - 披衣听鸡鸣:早晨起床后,诗人穿上衣服,打开窗户,倾听鸡鸣的声音,开始新的一天。 - 膏车待明发:准备马车,等待天亮出发。这里的“膏车”可能指的是涂有油脂的车轴,以便于在雪地或泥泞中行驶。 2. 萧条古东阿,遗堞带残月。 - 萧条古东阿:描述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东阿是一个地名
徐 一昨始入舟,遥望徐州郭。 水行已信宿,甫至城下泊。 洪涛蹴长空,惊风怒相薄。 乾坤无端倪,云水互参错。 初疑鲸鲵斗,复恐蛟鼍跃。 篙师为苍黄,客子俱骇愕。 伤哉楚君臣,伯图已寂寞。 空馀苏公楼,突兀倚寥廓。 徐人昔恃公,安若山与岳。 文章与元气,万古相磅礴。 大河失故道,崩奔势逾虐。 生人化鱼鳖,中州废耕凿。 安得不世才,为君拯民瘼。 九原何茫茫,可爱不可作。 注释: 徐州
【解析】 “凌州”即今山西运城。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临汝县丞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晓出凌州南,昼行泥淖中”写作者早晨从凌州出发,在泥泞的道上艰难地行走着,这两句写出了当时环境的艰苦。“一步一踟蹰”是说走一步就停下来,形容步履维艰。“四顾心忡忡”,是说环顾四周心绪不宁。“牵车者谁子”是说拉车的是谁的儿子,“自言业为农”是说拉车的那人说自己是一个种田人。“频岁值大水
【注释】 孟冬:农历十月。孟,第一;冬,十二个月中的第十月。 日日东风狂:天天刮着狂暴的东风。 长淮:指淮河。 层涛如山势欲立:波涛层层叠叠,好像高山直入云霄。 怒潮逆上相颉颃:激荡的波浪向上冲撞,互相对峙争高。 乱流流转急:大船在急流中颠簸。 人马蚁集骇欲僵:人、马像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惊恐得发抖。 篙师:船夫。捩柂(niè huàn):用桨柄拨动桨。 小舟径渡矜勇捷:小船径直驶过
山高寄于陆元素 山很高啊,山上有天;地很厚啊,地下有泉。 天不可升啊,地不可极,我怀念古人啊为之叹息。 古之人兮,指谁?山中人兮,在水边。 孤舟容与,低头看步兵,仰头招鸱夷。 非夫人兮,你为何跟随我! 注释: 1. 山高寄于陆元素:山很高,山上有天,地很厚,地下有泉。 2. 山很高啊,山上有天;地很厚啊,地下有泉。 3. 天不可升啊,地不可极,我怀念古人啊为之叹息。 4. 古之人兮,指谁
【译文】 经过陆行已经有十几天了,年尾真是劳苦不堪。 积雪夹杂着冰凌,每一步都担心绊脚。 傍晚时投宿在施家庄,村民高兴的互相交谈。 连续几天阴冷天气终于消散,船行驶毫无阻碍。 我主动放弃乘车,侧耳细听轻柔摇橹声。 桨声与吴地方言的号子混杂,颇能安慰我这个羁旅之人。 人们说前年夏大水冲毁了平楚,漕渠受到冲击淹没不可防御。 房屋被水冲倒沉入水中,桑田在哪里呢? 因此那些亡命之徒,潜身躲藏在芦苇丛中。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龙桥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婉娈龙桥妇 - 婉转柔美如同龙桥上的妇女。 2. 空闺何恻恻 - 空荡荡的闺房让人心生悲伤。 3. 夫婿弱冠馀 - 丈夫(女婿)刚过二十岁,即所谓的“弱冠之年”。 4. 南征死锋镝 - 丈夫前往南方打仗并战死。 5. 但见邻人归 - 只看见邻居的人回来了。 6. 不知夫踪迹 - 不知道丈夫的下落。 7.
【注释】 待:等;充:人名。 屏迹远城阙,幽栖向林阿:隐居在深山中,远离尘世的喧嚣。 永怀同心友:永远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 褰衣起婆娑:起身翩翩起舞。 结客燕赵间:结交朋友于燕赵之间。 逸骥谢羁绁:像飞奔的骏马一样摆脱了羁绊。 冥鸿辞网罗:大雁离开了鸟巢。 所念圣哲远,中心良匪他:思念的是圣人和贤德的人,并非其他。 夏屋荫嘉木:夏日的房屋庇护着高大的树木。 芳池发新荷:荷花在池塘中绽放。
青丝络马头送李彦章 青丝线系住马的头,送别李彦章去苏州。 苏州城东有万斛之舟,载着李彦章离开故乡。 前年(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运送米粮到直沽口, 在江边送别李彦章,折柳相送。 承恩头(即冠饰)插上阳花,锡宴尊中斟满光禄酒。 江上今年杨柳黄,开道迎接千里远的官。 勇骑阃外将军马,饱食闽中荔子浆。 在福建闽中品尝荔枝美酒,为远行饯行。 闽中女儿歌白苎,把酒劝君起为舞。 将军喜欢诗文,不擅长武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分析,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东塘:即“桐江”。 轻舟下溪口:轻快的小舟在桐江口下游驶。溪口,江流汇合处。 却转:回旋曲折。 鸡犬近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相互听到。 渔樵远城戍:渔民樵夫远远地可以听到边塞上传来战鼓的声音。 虽经丧乱后:虽然经历战乱之后。丧乱,这里指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