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观全诗,从题材、主题等角度进行赏析,同时要抓住重要词句加以分析,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同时要分层次作答,先回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指出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句分析其思想感情. “窈窕西池一径通”,写陆氏别业所在之地:在幽美的景色之中,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直通到西边的池塘边.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文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本诗共八句,首二句写织锦女子的才艺;三四句描写织锦女子的技艺高超,转眼间便成了一对鸳鸯图案;五六两句写织锦女为情人裁做宫锦袍;末二句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感,同时流露出一丝无奈
夕次泰州郭,朝行上乐里。 密雨洒蒹葭,秋风落菰米。 颇闻承平际,鱼盐贱如水。 箫鼓乐丛祠,讴歌动成市。 中原正格斗,击柝闻四鄙。 官道日榛芜,生人等蝼蚁。 依依烟际舟,两两舟中子。 来往卖鱼虾,出入官军里。 生长离乱间,不识纨与绮。 失喜见王师,被服多华靡。 买物不论钱,仆仆更拜起。 何当罢战伐,万国收戎垒。 山河归带砺,车书复大轨。 有地尽蚕桑,无人不冠履。 腐儒亦何需,归山守松梓。
【注释】 凤口:凤山口。 溪坞晚含风,山营夜依谷。 栖鸟息复惊,归云断还续。 画舸止宵征,连舻衔尾宿。 戍鼓杂鸣笳,秋声一何肃。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行于溪坞、山营之间,傍晚的风在溪边回旋;夜晚,诗人宿于军营,山营与山谷相依。颔联两句写诗人夜眠时,栖鸟飞起而惊醒,又见归云飘来,断续不定。颈联写诗人在船上行进中,船与船相接如连在一起,停驻着。尾联写远处传来阵阵号角声和胡人的笳声
诗句原文: 欲向江湖觅钓矶,此心长与事相违。 添丁未办卢仝计,算老空知伯玉非。 淮甸草肥宛地马,楚州人著汉官衣。 将军奏罢平西捷,还许山翁倒载归。 注释解释: 1. “欲向江湖觅钓矶”: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2. “此心长与事相违”:诗人的心志常常与现实的生活或责任产生冲突,无法完全按照世俗的期待去生活。 3. “添丁未办卢仝计”:这里指家中有新生命的诞生
【注释】 下界:指人间。龙伯国:古代传说中的海中小国,位于渤海中。梵王城:指天上的梵天所居之处。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游览狼山时,触景生情,抒发了对人间和佛国的无限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的色彩。 “五峰相顾若枝撑”,首联写狼山的五座山峰,犹如树枝相互支撑,形象地描绘了狼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力障狂澜与海争”
赠新仲 铭禅师 我爱水西新仲铭,道空诸友说无生。 出城看客意最古,把笔赋诗才更清。 杜若洲边春欲莫,鸳鸯湖上雨初晴。 十载间关重相见,深杯宁惜为君倾。 注释: - 我:指诗人自己。 - 水西:地名,此处代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 新仲铭:即新仲和尚。 - 道空诸友:与诗人志同道合的道士们。 - 出城看客:指诗人外出观看风景时遇到的游客。 - 意最古:意为游客们的想法最为古老、朴素。 - 把笔赋诗
【注释】 三月七日:农历三月初七。即清明节。三塔寺:位于长安城东南的荐福寺,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后改名“广慈寺”。在唐代是京城最有名的佛寺之一。 轺车:古代的一种轻便的马车,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轩外竹添千个翠,树头花吐万年红:诗人来到寺院中,看到院中的竹子,因为春天来临,所以绿意盎然,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出了千棵翠竹。树上的花也开得如火如荼,好像已经过了万年,依然盛开不凋。 茶烹日铸龙分水
水路转下乐,远赴令丁镇。 落日淡平芜,荒村带寒磷。 平时富鱼稻,税薄民不困。 莲芡亦时丰,足以禦饥馑。 江湖岁或艰,老弱行蠢蠢。 相携就淮食,不得辞远近。 四野今尽荒,百亩无一垦。 鞠为凫雁区,无复限封畛。 师行辎重随,士饱筋力奋。 经费固有常,变通亦宜论。 吾闻古贤将,羊陆开吴晋。 高标邈千仞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鲸波渺渺四无涯,阊阖天低手可排”的意思是:海水茫茫无边无际,天空好像低垂的手可以拨开。鲸波,指海中巨浪;闾阖,指皇宫之门。这两句写海上景象,突出其浩渺。“一塔倚空凌浩劫”,意思是:一座塔耸立于高空之中,历经无数劫难。“两潮争港撼层崖”,意思是:潮水与海浪争夺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