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日日东风狂,长淮水与风争强。
层涛如山势欲立,怒潮逆上相颉颃。
大舟乱流流转急,人马蚁集骇欲僵。
篙师捩柂夸好手,迎风簸浪抑且扬。
小舟径渡矜勇捷,翩如一叶凌空翔。
须臾掀舞浪花里,回澜百折争低昂。
我闻夏后分四渎,百川受职皆循良。
迩来洪河恣陆梁,清浊混殽隳旧防。
昨者王师扼淮口,坐制鲸鲵如犬羊。
天吴罔象不敢动,河失故道谁之殃。
汉武当年塞瓠子,劳民兆乱纷抢攘。
中原父子化鱼鳖,至今千里无耕桑。
我欲愬帝敕河伯,使复故道安天常。
清者自清浊自浊,勿冒约束干明章。
不然帝怒速致讨,河伯戮死吁谁伤。

【注释】

孟冬:农历十月。孟,第一;冬,十二个月中的第十月。

日日东风狂:天天刮着狂暴的东风。

长淮:指淮河。

层涛如山势欲立:波涛层层叠叠,好像高山直入云霄。

怒潮逆上相颉颃:激荡的波浪向上冲撞,互相对峙争高。

乱流流转急:大船在急流中颠簸。

人马蚁集骇欲僵:人、马像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惊恐得发抖。

篙师:船夫。捩柂(niè huàn):用桨柄拨动桨。

小舟径渡矜勇捷:小船径直驶过,显得勇敢敏捷。

翩如一叶凌空翔:轻快地飞翔在空中。

须臾:片刻之间。

回澜:倒流的江水。

百折:多次曲折。

天吴罔象:指河神。

汉武:汉武帝。塞瓠子河:堵塞瓠子口,防止黄河改道东流入海。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县南,为黄河北岸入海口之一。

劳民兆乱纷抢攘:百姓受累扰而造成混乱,纷纷逃避。

中原父子化鱼鳖:中原百姓被洪水淹没成鱼鳖。

天常:天地间正常秩序。

帝敕河伯:让河伯服从皇帝的命令。

清者自清浊自浊:水清可以保持清澈,水浊可以保持浑浊。

勿冒约束干明章:不要违反规定,不使光明受损。

不然帝怒速致讨:如果不这样,皇帝就会发怒,立即派兵前去讨伐。

河伯戮死吁谁伤:如果河伯被杀,有谁会受到伤害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诗人任淮南从事时,曾随盐铁史李逊到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视察河道,后经江淮转运使杜牧推荐,调任殿中侍御史分司内供奉,此诗即写于此时。全篇以议论为主,夹杂记叙,抒发了诗人对河患的愤慨不平以及对治理河患的殷切期望。

首联“孟冬日日东风狂”,起笔便点出时令和气候,“东风”二字,既写出了风力之强,也表明了诗人的心情。诗人认为:“日日东风狂”,说明河水与风势正相争相强。这两句是说:孟冬时节,天天刮着强劲的东风,淮河上的水位与东风竞相升高。

颔联“层涛如山势欲立”,写淮河的浪势之大,犹如千仞山岳直入云端,不可阻挡。“怒潮逆上相颉颃”,写激浪冲上堤岸,相互搏斗。这里,诗人把淮河比作了有生命的山岳,它与狂风恶浪斗争,不肯轻易屈服。

“大舟乱流流转急”,“人马蚁集骇欲僵”,分别从下游和上游写淮水奔腾咆哮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淮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情景。同时,又通过写人、马惊慌失措的情态,渲染了淮河惊涛骇浪的气氛。

颈联“篙师捩柂夸好手,迎风簸浪抑且扬”,继续写淮河的汹涌澎湃。诗人通过描写船工熟练地操纵舵轮,驾驭风浪,来表现河水的强劲之势。这一联中,诗人用“篙师”、“楫师”、“棹师”三词连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船工们驾舟行水、乘风破浪的娴熟本领。

尾联“小舟径渡矜勇捷,翩如一叶凌空翔”,则是写小船勇往直前,乘风破浪,轻盈地飞越险滩。这一联中,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小船比作翩翩起舞的叶子,写出了它的矫健与轻灵。

诗人通过对淮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河患的愤慨之情。他希望皇帝能够下令治理河患,恢复河流的正常秩序,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不再受洪水的威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