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客舍

晓来江上雨蒙蒙,烟火萧条客舍中。
风急最怜巢幕燕,春寒犹滞寄书鸿。
纷纷洲渚鱼盐聚,历历东南贡赋通。
万里乾坤一羁旅,浊醪今夕与谁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客舍》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陈基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陈基,字敬初,号夷白斋主人,元朝临海人,是黄溍的学生。陈基曾到京师(今北京),受业于经筵检讨,也曾为张士诚之学士,并参与书写檄文。
  • 文学成就:陈基有《夷白斋稿》,其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尤以七言律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词原文
  • 晓来江上雨濛濛:清晨来临,江面上雾气蒙蒙,烟火气息在冷清的客舍中显得格外萧条。
  • 风急最怜巢幕燕:风雨急迫之时,令人怜爱的是那些栖息在巢穴上的燕子,它们依然坚持着飞翔。
  • 春寒犹滞寄书鸿:春天的寒冷使得寄出的书信滞留不前,比喻了书信往来因时世艰难而受阻。
  • 纷纷洲渚鱼盐聚:洲渚间汇聚着各种鱼类和盐,形象地描绘了江上渔村繁忙的景象。
  • 历历东南贡赋通:江南地区的贡品通过陆路与水路源源不断地运至朝廷,象征着地方与中央的密切关系。
  • 万里乾坤一羁旅:身处万里之外,却如同一位流浪者,表达出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感。
  • 浊醪今夕与谁同:在这样一个夜晚,诗人只能独自品尝浊酒,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1. 诗词赏析
  • 意象运用:《江上客舍》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象,如风雨、巢燕、鱼盐,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情感抒发: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
  • 艺术手法:陈基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例如“烟火”与“风急”,“春寒”与“巢幕燕”,以及“洲渚”与“东南贡赋”等,通过对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 背景信息
  • 元朝政治背景:元朝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迫远离家乡,流寓他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陈基的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 个人经历:陈基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从京城到边疆,再到四川成都,他的仕途经历颇为坎坷。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江上客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形式工整而又不失灵动。
  • 思想深度:陈基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个人遭遇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江上客舍》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中都会借鉴或模仿这首诗的风格和意境。
  • 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陈基的《江上客舍》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陈基的《江上客舍》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远影响。《江上客舍》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