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玉山兼简匡庐外史

美人不见已三月,日日相思赋角弓。
兴发颇疑诗有助,忧来翻讶酒无功。
未须结客游樊上,却儗移家住瀼东。
与报匡庐于外史,新醅宜压荔枝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玉山兼简匡庐外史》由元代诗人陈基创作,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基(1276~1344),字敬初,号九菊,临海(今属浙江)人。黄公度长子。幼聪慧,能属文。年十九,与兄陈樵、陈霆共以文章名世。尝为张士诚掾。后归宋,太祖召为应奉局令,屡迁翰林学士,赐金还家,卒谥文忠。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美人不见已三月,日日相思赋角弓。
  • 译文:美丽的佳人已经三个月未见,我每天都在思念她,写下了这首充满相思之情的诗篇。

对于这首文学作品,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 文学流派:元代诗歌受宋代词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有其自身特色。陈基的《寄玉山兼简匡庐外史》体现了元代文人在抒情写景方面的成就。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韵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寄玉山兼简匡庐外史》不仅是陈基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元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