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萧尊师

我昔山中寻紫芝,道遇真人行若飞。
自言炼骨有仙术,曾事神农为雨师。
自从别后三千岁,不住尘寰即方外。
我昨题诗遗羡门,为问真人定安在。
答云往日隐东蒙,上下风雨骑苍龙。
只今卖药居灵越,来往三吴弄明月。
天上非无十二楼,人间乃复爱沧洲。
时时跨鹤乘云气,历览无穷跨九州。
劳生苦为尘缘缚,安得从之超广漠。
手折三株海上花,去随鸾凤巢阿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萧尊师》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陈基创作的作品。下面将对其内容、背景及其文学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基,字敬初,号峨山野樵,浙江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元末江南著名文人,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有深厚的师生关系。
  1. 作品原文
  • 我昔山中寻紫芝,道遇真人行若飞。自言鍊骨有仙术,曾事神农为雨师。自从别后三千岁,不住尘寰即方外。
  1. 作品赏析
  • 意境高远:“我昔山中寻紫芝”开篇即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道遇真人行若飞”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我的境界的向往。
  • 寓意深刻:诗中的“自言鍊骨有仙术,曾事神农为雨师”,不仅描述了真人的形象,还隐含了对道家修炼和儒家仁政的借鉴。这种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阅读《寄萧尊师》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历史背景:了解元朝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群体的生活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环境。
  • 文化内涵:探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道教、儒学等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寄萧尊师》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追求精神境界的诗词,还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深度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还能深入感受到其中包含的哲理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