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仙者徒,清风动千古。梦断江南春,飘飘游帝所。
钧天张乐如洞庭,十二参差鸾凤鸣。归来记得当时曲,写作《湘灵鼓瑟》声。
高秋素壁含萧飒,仿佛凉风起阊阖。满天明月浸沤波,岁晏怀人霜露多。
题赵魏公墨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赵魏公墨竹》
陈基的《题赵魏公墨竹》,一首元代的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是元朝台州临海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依附怀王图帖睦尔(文宗),后随文宗登基成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文宗去世后,他流寓江南,博学能文、善楷书,尤其擅长画墨竹。
柯九思的《题赵承旨墨竹》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赵魏公墨竹的风骨神韵。“阊阖风来玉佩珊”,形象地刻画了墨竹随风摇曳的姿态,仿佛玉佩在阊阖之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洞庭秋入泪痕斑”,则通过秋日洞庭湖之景,暗喻墨竹历经沧桑的悲凉与坚韧。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墨竹的自然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至元朝士今谁在?”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昔日文人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而最后一句“翰墨风流满世间”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艺术境界,即墨竹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态,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柯九思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一种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陈基的《题赵魏公墨竹》同样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陈基,字安仁,号实庵,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著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无论是柯九思还是陈基,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各自时代的特点,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题赵魏公墨竹》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探讨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