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青原四十年,六朝来觐塔中仙。
传灯有记贝书在,飞锡无声霜井圆。
石壁倚云僧入室,饭钟萦树鹊通禅。
看碑忽悟曹溪旨,拟向人间息万缘。
偕犹溪诸公同游青原山谒七祖塔步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犹溪诸公同游青原山谒七祖塔步韵”并非直接介绍文学作品,而是一首描绘诗人陈泰对青原山历史与佛教文化的感悟的古诗。下面将从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诗歌内容:“梦里青原四十年”,表达了诗人对青原山往昔时光的怀念。这一句通过梦境这一特殊的时空转换,使读者仿佛穿越回青原山的旧日岁月,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美好记忆与情感的缅怀。
主题思想:“六朝来觐塔中仙”,描述了历史上六朝时期的僧人到访塔中的情景,反映出佛教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敬仰。“传灯有记贝书在,飞锡无声霜井圆”,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实践,以及这些活动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石壁倚云僧入室”、“饭钟萦树鹊通禅”,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鲜明和深刻。
《偕犹溪诸公同游青原山谒七祖塔步韵》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怀念的古诗,也是一首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青原山及其佛教文化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