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青原四十年,六朝来觐塔中仙。
传灯有记贝书在,飞锡无声霜井圆。
石壁倚云僧入室,饭钟萦树鹊通禅。
看碑忽悟曹溪旨,拟向人间息万缘。

【注释】

梦里青原:梦中游历到青原山。

六朝: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597-589)的总称,这里泛指南宋时期。

传灯有记:传说禅宗祖师达摩从印度来中国时,曾把袈裟藏在贝叶中,后来由慧可传给僧璨,僧璨又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后人把这种以袈裟为记的“传法”叫做“传灯”。

飞锡无声:指僧人坐禅时,身体轻如羽毛,不发出声音。

石壁倚云:指僧人修行的地方,背靠着石头,头顶有云气环绕。

饭钟萦树:指僧人在修行时,用树枝摇动铃铛,发出悠扬的声音。

看碑忽悟曹溪旨:指僧人在参观寺庙时,看到佛像的碑文,忽然领悟到了佛教的道理。

拟向人间息万缘:意为打算放弃世间的一切欲望,专心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人梦游青原山,游览了七祖塔后,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首联“梦里青原四十年,六朝来觐塔中仙”,诗人梦游青原山,仿佛经过了四十个年头,来到了六朝时期。这里的“梦里青原”指的是青原山,“六朝”则是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也就是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梦游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叹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颔联“传灯有记贝书在,飞锡无声霜井圆”,颈联“石壁倚云僧入室,饭钟萦树鹊通禅”,尾联“看碑忽悟曹溪旨,拟向人间息万缘”。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寺庙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佛教教义的领悟。

尾联“看碑忽悟曹溪旨,拟向人间息万缘”,诗人在参观寺庙时,看到了佛像的碑文,忽然领悟到了佛教的道理。他打算放弃世间的一切欲望,专心修行。这里的“曹溪”指的是禅宗六祖之一的曹溪南岳怀让禅师,他的学说被称为“曹溪门庭”。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将遵循禅宗的教义,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青原山的描绘和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梦中游走于历史的长河,领略了佛教的智慧,最终决定放下世俗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佩,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放下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