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未厌枯槁质,白云舒卷世莫识。
凌云跨海玩九州,笑指须弥去天尺。
法筵龙象精护持,千万人中初见一。
分明一木在手中,肯为旁人更拈出。
入门载拜麻衣仙,竹炉芋火深无烟。
□□□□□□□□天眼有活法,疑我骨相非仙缘。
空堂梅花净寒玉,暂借蒲团参一宿。
方访大义香默闻,直把真源到凡俗。
清夜澜翻舌如水,狂花洗尽今馀几。
人间功业等飞尘,往往积聚成高陵。
安得慧剑光凛然,时起顽钝相磨镌。
约身种种是烦恼,偶见华发惊行年。
寸田焦枯不生颖,性天一失何由全。
穷途虽穷亦有福,我愿携锄耕衍沃。
问师此去来几时,明月千江同一掬。
来时问我事何如,拥褐禅床餐粝粟。
绕床试作狮子声,颠倒虚空自扪腹。
世人唱曲未知宗,更向谁家觅机轴。
与师携手游青都,太古一息天为徒。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张本云创作。诗人以海粟玉壶歌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白云舒卷、法筵龙象、竹炉芋火等自然风光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高人未厌枯槁质,白云舒卷世莫识。
  • 高人(指高僧)没有厌倦那枯槁的体质;白云(象征高僧)舒卷自如,世人无法理解。
  1. 凌云跨海玩九州,笑指须弥去天尺。
  • 凌空跨越大海,游览九州大地;指着须弥山,距离天只差一尺。
  1. 法筵龙象精护持,千万人中初见一。
  • 在众多僧人中,只有一人精通佛法,如同龙象般庄严守护。
  1. 分明一木在手中,肯为旁人更拈出。
  • 明明只是一棵树,却不肯轻易示人;宁愿自己独享也不分给旁人。
  1. 入门载拜麻衣仙,竹炉芋火深无烟。
  • 刚进入寺庙就向仙人下拜;烧竹子和芋头的香气浓郁,但烟雾却很淡。
  1. □□□□□□□□天眼有活法,疑我骨相非仙缘。
  • 天眼(指神通能力)有办法看到真相;怀疑我的相貌与成仙无缘。
  1. 空堂梅花净寒玉,暂借蒲团参一宿。
  • 空荡的殿堂里盛开着梅花,仿佛寒玉一般纯净;暂时坐在蒲团上参悟佛法一夜。
  1. 方访大义香默闻,直把真源到凡俗。
  • 刚刚寻找到了佛教的大义,默默聆听教诲;将真谛直接带到凡间百姓。
  1. 清夜澜翻舌如水,狂花洗尽今馀几。
  • 清冷的夜晚,波澜翻涌如同流水;狂花洗尽世间繁华只剩下几许。
  1. 人间功业等飞尘,往往积聚成高陵。
  • 人间的成就如同飞尘一般短暂;往往是积累成就最终化为高台。
  1. 安得慧剑光凛然,时起顽钝相磨镌。
  • 若能拥有锋利的慧剑光芒凛冽;时常磨砺自己去除愚钝。
  1. 约身种种是烦恼,偶见华发惊行年。
  • 修身的种种都是烦恼;偶尔见到白发才惊觉已过中年。
  1. 寸田焦枯不生颖,性天一失何由全。
  • 即使是寸田也枯萎不生出稻米;失去了本性天就无法完全完整。
  1. 穷途虽穷亦有福,我愿携锄耕衍沃。
  • 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可以享有福分;我愿意用锄头耕种来丰富自己的田地。
  1. 问师此去来几时,明月千江同一掬。
  • 询问师傅何时回来?月光下的江河汇聚成一片。
  1. 来时问我事何如,拥褐禅床餐粝粟。
  • 你来的时候会问我的情况如何?我会抱着褐色的禅床吃粗粮粥。
  1. 绕床试作狮子声,颠倒虚空自扪腹。
  • 尝试着做出狮子吼的声音,颠倒虚空让身体触到腹部。
  1. 世人唱曲未知宗,更向谁家觅机轴。
  • 世人唱歌不知其根源;又向何处寻找音乐的线索?
  1. 与师携手游青都,太古一息天为徒。
  • 与师傅一起漫游青都城,我们都是太古时代诞生的弟子。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海粟玉壶歌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白云舒卷、法筵龙象、竹炉芋火等自然风光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诗中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