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都护,妾夫已死长辛苦。
结发相从畏别离,身不行军名在府。
去年为君制袍衣,期君报国封侯归。
红颜白面葬乡土,反愧老大征辽西。
辽西纵不返,马革垂十年。
君今葬妾手,空受行伍怜。
相思坟头种双树,恸哭青山望归处。
妾命如花死即休,儿女呻吟恐无据。
当窗玉龙镜,照影弄春妍。
团圆不忍见,结束随君还。
愿持镜入泉下土,照见妾心千万古。
丁都护
丁都护,妾之丈夫已死,长年辛苦。
结发相从畏惧别离,身虽不行于军,而名在府中。
去年为君制作袍衣,期君报国封侯后归来。
红色面庞、白色皮肤埋葬于乡土,反惭愧我老迈之人征辽西。
辽西纵不返,马革垂十年。
你今日安葬我于手,空受行伍的怜惜。
相思坟前种下双树,恸哭于青山望着归处。
妾命如花死即休,儿女呻吟恐无据。
当窗玉龙镜,照影弄春妍。
团圆不忍见,结束随君还。
愿持此镜入泉下土,照亮我心千万古。
【注释】:
- 丁都护:指唐代诗人高适,字达夫(704-765),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少孤贫,有奇才,授封丘尉。天宝末,擢彭城太守,历侍御史,官至散骑常侍。
- 结发相从:指结婚时男女双方把头发束在一起,表示夫妻相爱和永结同心之意。
- 畏别离:怕分离。
- 身不行军:没有出征作战。
- 期君报国:希望你为国家效力,报效朝廷。
- 红颜白面:女子年轻美貌的样子。
- 反愧老大征辽西:反而感到自己年老体弱,不能远赴辽东抗击敌人的入侵。
- 马革:用马皮制成的战袍或裹尸布。
- 垂十年: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 君:指诗人自己。
- 行伍:旧指军队。
- 怜:爱。
- 相思:思念。
- 坟头栽树:坟墓上植树以寄托哀思。
- 恸哭:大声哭泣。
- 团圆不忍见: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亲人团聚。
- 玉龙镜:古代的一种镜子,形状像玉石雕刻成龙形,用以照容貌。
- 照影:比喻自省、自我检查。
- 还:归还。
- 泉下土:指阴间的土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创作的一首悼亡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妻子怀念丈夫的哀伤之情;五、六句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期望;七、八句写妻子对丈夫安葬后的悲凉心情;九至十四句抒发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联“丁都护,妾夫已死长辛苦”,直陈其事,交代妻子与丈夫相识并结为夫妇,丈夫已经去世多年,妻子独自生活,长期忍受着内心的痛苦。
颔联“结发相从畏别离,身不行军名在府。”写妻子对丈夫生前的思念之情及对死后的哀悼之情。
颈联“去年为君制袍衣,期君报国封侯归。”写妻子为了丈夫能够为国立功,为他做一件袍子作为纪念。同时表达了妻子期待丈夫早日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的愿望。
尾联“红颜白面葬乡土,反愧老大征辽西。”描绘了妻子因为丈夫的早逝而悲痛欲绝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妻子对自己年纪大、身体衰败而感到羞愧的心情。
中间两联“辽西纵不返,马革垂十年。”妻子虽然知道丈夫可能会在征战中牺牲,但仍然希望能够看到丈夫凯旋归来的场景。同时暗示了自己将会陪伴丈夫度过余生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两联“君今葬妾手,空受行伍怜。相思坟头种双树,恸哭青山望归处。”妻子将丈夫葬在自己身旁,自己承受着无尽的思念和悲伤。同时在丈夫的坟头上栽种了两棵树,象征着妻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祝福。她站在青山之上,痛哭流涕地望向丈夫的归宿之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无尽眷恋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