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旱祷于沈公石室有感

黑云童童起东麓,俄顷狂风卷茆屋。
黄昏雨势尽连山,入县滂沱四更足。
去年八月蝗虫多,今年奈此潦涨何。
方当饥馑复忧旱,蛮老惟共寻干戈。
谣言诞漫俱难听,群吏询谋起余病。
沈公遗迹在前山,有念叩之无不应。
我穷落此荒隅中,岂意神交得沈公。
愿香未息甘霖注,如此嘉惠惭何功。
岩前古祠空馀窍,我欲题诗沈公笑。
至人应物自无心,归路联翩月相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南县旱祷于沈公石室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作者在龙南县祈雨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联“龙江水竭旱方至”,描绘了龙江地区水资源枯竭,干旱灾害频发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以及对旱灾带来的危害的担忧。

颔联“沈公祠庙锁蛟龙,朱夏雷声殷地中”,描述了沈公祠庙内蛟龙被锁的情景,以及夏天雷声震响大地的景象。这句诗展现了作者对古代神灵信仰的描述,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颈联“旱魃为虐人无食,饥馁空惭田父农”,描述了旱灾肆虐,人们无法获得食物,只能空自惭愧,感叹自己不如农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尾联“我行欲到石门去,正见双溪涨涧冲”,描述了作者想要前往沈公石室祈祷的情景,恰逢双溪水涨,涧流冲刷石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祈祷成功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龙南县旱祷于沈公石室有感》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作为文人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