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降灵台一岁新,气调玉烛万方春。
候灰浮动轻于雪,腊酒倾来白似银。
花胜乱簪人斗巧,菜盘新簇齿生津。
寻芳早晚如相约,便整肩舆继后尘。
立春次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次韵》是明代陶宗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立春节气的景象和诗人的愉悦心情。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 诗人简介:
- 陶宗仪(1326年—1398年),字九成,一字景逸,自号盘洲,鄱阳人,宋饶州鄱阳人,明朝初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荫补修职郎,后因才学出众被荐为博学宏词科第一,授翰林应奉,后任国子博士、浙江按察司副使等职。著有《说郛》五十卷。
诗歌原文:
历降灵台一岁新,气调玉烛万方春。
候灰浮动轻于雪,腊酒倾来白似银。
花胜乱簪人斗巧,菜盘新簇齿生津。
寻芳早晚如相约,便整肩舆继后尘。诗歌鉴赏:
- 意境清新自然:诗歌通过“春来朝日”与“雪后疏梅”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冬去春来的生动画面。这种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情感表达真挚: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俗务的厌倦以及对自由放松时刻的向往。通过“一醉花前心似飞”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想要摆脱束缚、追求惬意的心绪。
- 语言简练生动:整首诗歌用词精准而富有层次,尤其是“候灰浮动轻于雪,腊酒倾来白似银”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文化意义:
- 传统文化传承:《立春次韵》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流传,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节气的重视。它展示了古人如何利用节日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 艺术价值体现: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使其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 社会影响:
- 启发审美情趣:《立春次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感悟,提高了社会的审美水平。
- 促进文化交流:这首诗的传播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立春次韵》不仅是陶宗仪个人的杰作,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