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贞烈庙

义兴县里长桥外,祠宇巍峨枕碧虚。
华衮端居英义像,穹碑深刻右军书。
斩蛟射虎传今昔,尽孝全忠耀里闾。
一棹经过来致谒,石香炉畔整冠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宗仪的《谒贞烈庙》是一首描绘明代义兴县长桥外贞烈祠宇壮丽景象与历史传说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为陶宗仪,他是明代的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关于作者的具体背景资料,在现有的资料中没有详细描述,但可以推断他生活在明朝,且可能对历史和文化有深厚的兴趣和研究。

  2. 诗歌原文
    义兴县里长桥外,祠宇巍峨枕碧虚。
    华衮端居英义像,穹碑深刻右军书。
    斩蛟射虎传今昔,尽孝全忠耀里闾。
    一櫂经过来致谒,石香炉畔整冠裾。

  3. 诗词赏析

  • 陶宗仪在《谒贞烈庙》中通过描写贞烈祠宇的雄伟与历史传说,展现了对古人英勇行为的敬仰之情。
  • 诗中的“义兴县里长桥外”,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个地点与贞烈祠的关系,暗示了祠堂的位置和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
  • “英义像”和“右军书”等词语,不仅描绘了祠堂的建筑特征,还隐含了对祠内所供奉英烈的敬仰之意,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尊重。
  • “斩蛟射虎传今昔”一句,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传承与赞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崇敬之心。
  • “尽孝全忠耀里闾”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英烈的敬仰之情,认为英烈的行为是尽孝与全忠的典范,值得后世传颂。
  • 最后,“一櫂经过来致谒,石香炉畔整冠裾”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游览祠堂时的虔诚态度,也描绘了祠内的庄严与神圣氛围。
  1. 创作背景
  • 元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戏曲、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陶宗仪的创作活动自然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学、历史学等领域。
  • 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陶宗仪的作品往往融合了文学与历史的精髓。他的诗作《谒贞烈庙》不仅是对英烈的纪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陶宗仪的《谒贞烈庙》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诗人对英烈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传统的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忠诚与勇敢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