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天渊韵二首

辞亲祝发已真休,孰肯将心忆故丘。
禅榻熏炉从早夜,云筇雨笠几春秋。
朝廷制下催归籍,罗刹江横去买舟。
公案参馀千七百,明年试罢复来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天渊韵二首》是明朝诗人陶宗仪的作品,共分为上下两篇。这两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艺术特色
  • 辞亲祝发真休:诗歌开篇“辞亲祝发已真休”,展现了作者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追求内心的安宁。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不满。
  • 禅榻熏炉早夜:诗中“禅榻熏炉从早夜”描述了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行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其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罗刹江横买舟:通过“朝廷制下催归籍,罗刹江横去买舟”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由的渴望。
  • 风采飘飘贯休:最后两句“风采飘飘若贯休,相逢犹忆在丹丘”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风范,即使在老年,仍怀有年轻时的回忆和梦想。
  1. 文化内涵
  • 佛教元素:诗歌中蕴含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如“禅榻熏炉”、“罗刹江横”等意象,反映了作者对佛家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 道教元素:诗中的“云筇雨笠几春秋”和“风采飘飘贯休”等句,也透露出作者与道教修行相结合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道教对人生哲学的影响。
  1. 文学价值
  • 语言艺术:《次天渊韵二首》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风采飘飘若贯休”和“老我愁添两鬓秋”,都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主题深刻:诗歌不仅描绘了作者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陶宗仪的《次天渊韵二首》是一首集佛教、道教元素于一体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传达了作者对自由、真理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