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庚午正月七日雪

东皇在御未班春,滕六呈祥景物新。
一夜花明寒栗冽,九山玉洁晓精神。
清浮剡曲怀思棹,净洗边疆战伐尘。
百榖有秋端可望,草堂纪咏属诗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宗仪的《洪武庚午正月七日雪》是一首描绘元代冬季景象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新事物和新气象的期待。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背景:《洪武庚午正月七日雪》的创作时间是在元朝洪武年间的正月七日,即公元1368年的冬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因为这一年明朝朱元璋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2. 诗歌内容:诗中通过“东皇在御未班春,滕六呈祥景物新”两句,描述了当时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的景象。接着以“一夜花明寒栗冽,九山玉洁晓精神”进一步描绘了雪后大地的美景。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冬日里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3. 艺术特色:该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诗中的用词考究,如“寒栗冽”、“玉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天气和环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4.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元朝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人们对于新生活、新气象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作为元代文人的作品,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人心态和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陶宗仪的《洪武庚午正月七日雪》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