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春霖晓忽晴,鹁鸪唤妇鸟和鸣。
麦畦水漫人疏浚,梅驿泥融客问程。
景象从今还好在,江山依旧可怜生。
待看三五烧灯夜,箫鼓声中乐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九日春霖晓忽晴,鹁鸪唤妇鸟和鸣。
麦畦水漫人疏浚,梅驿泥融客问程。
景象从今还好在,江山依旧可怜生。
待看三五烧灯夜,箫鼓声中乐太平。
《十日喜晴》是明代诗人陶宗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清晨醒来后看到的天空由阴转晴的美景。下面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诗人背景: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他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陶宗仪著有《说郛》、《书史会要》,以及《南村诗集》和《辍耕录》。
诗歌原文:《十日喜晴》九日春霖晓忽晴,鹁鸪唤妇鸟和鸣。麦畦水漫人疏浚,梅驿泥融客问程。景象从今还好在,江山依旧可怜生。待看三五烧灯夜,箫鼓声中乐太平。
诗歌鉴赏:此诗描绘的是作者在一个清晨醒来后看到的天晴景象。诗人用“九日春霖晓忽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雨后的田野景色,“麦畦水漫人疏浚,梅驿泥融客问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雨后田野的美丽和宁静。
《十日喜晴》作为一首描绘雨后晴天的七言律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