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节携孤幼,尘奁不复妆。
夜机同妇织,晓陇课僮秧。
甘旨期终养,哀荣毕后丧。
前冈指陶墓,吊鹤重凄凉。
故夫人陈氏挽章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文圭的《故夫人陈氏挽章四首》是一首表达对逝者深情悼念和对家庭责任承担的诗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也透露出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认同与尊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 作品背景:《故夫人陈氏挽章四首》的创作背景是陆文圭对其亡妻陈氏的追思和怀念之情。陈氏在陆文圭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离世让诗人深感悲痛。因此,陆文圭通过这些挽词寄托哀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
- 诗歌内容:陆文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陈氏生前的生活场景及她对家庭的付出。诗中“白首萱堂上,儿孙卓有成”展现了陈氏晚年生活的情景,而“膝前分粟果,枕上听书声”则反映了她在家中教导子孙的情景。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敬爱和对她去世后的哀悼。
-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悼亡诗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类作品往往通过对逝者的缅怀,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陆文圭的这组挽词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感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观念和价值取向。
- 艺术特点:陆文圭在《故夫人陈氏挽章四首》的艺术处理上,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表达方式。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容易引发共鸣。通过这些简单的语言,陆文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温柔、贤惠且深爱家庭的陈氏形象。
- 情感深度:陆文圭在创作这组挽词时,不仅仅是对亡妻的回忆,更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表达。他通过描写妻子生前的生活和教导,反映了一个传统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这也体现了陆文圭对于家庭责任和孝道的重视。
陆文圭的《故夫人陈氏挽章四首》不仅是一篇悼念亡妻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古代家庭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文圭的思想感情以及宋代社会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