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聩二首

几年本分做家公,虽是痴顽幸不聋。
何必张皇惊斗蚁,更须辛苦望攀龙。
湿窗暗想催花雨,开户遥知戛竹风。
问夜何其将夜半,元来野寺已鸣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文圭的《耳聩二首》是一首宋代的七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陆文圭的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血气衰微性不灵,非非是是见曾听。胸中不著许多事,天下本来无正声。但觉飕飕战风雨,谁知虎虎震雷埏。先生耐静坐终日,怪底作劳吾耳鸣。

  2. 作者简介
    陆文圭(约1140-1218年),字子方,号东湖,南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陆文圭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散文、赋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3. 诗歌解读

  • 血气衰微性不灵:这句表达了诗人身体衰弱、精神不振的状态。”非非是是见曾听”则暗示了诗人虽然听到了世间种种是非之语,但他并不为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 胸中不著许多事,天下本来无正声:这里的”胸中不著许多事”意味着诗人内心清净,不为外界纷扰所动。”天下本来无正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即世上没有绝对的正道或邪道,一切皆是流变不定。
  • 但觉飕飕战风雨,谁知虎虎震雷埏:通过”飕飕战风雨”形容诗人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与内心的感受,而”虎虎震雷埏”则是对雷声的描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
  • 先生耐静坐终日,怪底作劳吾耳鸣:这里反映了诗人的静心修行生活,尽管外界环境可能喧嚣不已,但诗人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被外界所扰。

《耳聩二首》作为陆文圭的一首代表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陆文圭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人生、对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