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公秉思归韵

不愁世路太行难,自叹行藏愧孔颜。
借榻寺中分两寺,思乡山上又重山。
凄然碧草天连远,输与白云僧对闲。
我亦天涯流落客,何时同赋大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蒋公秉思归韵”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陆文圭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与文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诗词原文
    不愁世路太行难,自叹行藏愧孔颜。
    借榻寺中分两寺,思乡山上又重山。
    凄然碧草天连远,轮与白云僧对间。
    我亦天涯流落客,何时同赋大刀还。
  3. 诗词注释:在《和蒋公秉思归韵》中,陆文圭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对故乡、友情以及人生道路的深深感慨。其中,“不愁世路太行难”表达了他面对困难不感到畏惧的态度;“自叹行藏愧孔颜”则反映了他对自己行为和德行的反思;“借榻寺中分两寺,思乡山上又重山”描绘了他在寺庙中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以及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之情;“凄然碧草天连远,轮与白云僧对间”则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无奈以及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最后两句“我亦天涯流落客,何时同赋大刀还”则流露出了他对于友情和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4. 创作风格:《和蒋公秉思归韵》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陆文圭作为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他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与广阔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

《和蒋公秉思归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更是陆文圭内心世界的写照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友情、自然等方面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