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韶夫

胸中耿耿挟孤征,刺口逢人辄论兵。
投笔少年真燕颔,着鞭中夜忽鸡声。
功名险处方成就,节义穷时要讲明。
别有中庸书一卷,劝君西谒范高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管韶夫》是宋代诗人陆文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别管韶夫》不仅是陆文圭文学成就的见证,也是宋元之间文学与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体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从创作背景来看,《别管韶夫》是陆文圭在宋亡后隐居城东时所作。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为陆文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陆文圭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这种深刻的思考和情感投入是陆文圭诗歌的一大特点。同时,陆文圭的诗歌还体现了他博学多才的特点,其作品融合了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知识,显示了他深厚的学识基础。

从诗歌内容上分析,《别管韶夫》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胸中耿耿挟孤征”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坚定,这与陆文圭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陆文圭在宋亡之后选择隐居生活,这一选择背后是对过去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刺口逢人辄论兵”则反映了陆文圭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局面的追求。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陆文圭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从诗歌风格来看,陆文圭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结合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别管韶夫》中的“投笔少年真燕颔”一句,通过“投笔”这一动作象征性地表达了放弃仕途的决心,而“着鞭中夜忽鸡声”则通过夜晚的景象来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奋斗的艰辛。这种将抽象的思想和具体的物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陆文圭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

《别管韶夫》不仅是陆文圭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