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刘继明西归

人生有三事如一,父子师友皆人伦。
入向亲闱奉甘旨,出当书案服辛勤。
老成识见无如子,少壮功名肯让人。
老我卑枝栖鴳爵,仰看黄鹄上青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饯刘继明西归》是宋代诗人陆文圭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慨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陆文圭(约公元1230年—公元1307年),字子静,号东篱,南宋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学者,有“小中书”之称,也是宋末遗民之一,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陆文奎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精通音律,著有《易水志》。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时政为主,而《饯刘继明西归》便是这样一首表达离别情感与人生感悟的佳作。
  1. 诗词原文
    人生有三事如一,父子师友皆人伦。入向亲阖奉甘日,当出书案服辛勒。老成识见无如子,少壮功名肯镶人。

  2. 词句解析

  • 人生三事如一:陆文奎在诗中用“人生有三事如一”来比喻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家庭、教育和友情。这三者构成了人生的支柱,相互关联,不可分割。陆文奎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 父子师友皆人伦:这里的“人伦”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伦理关系。陆文奎认为,家庭中的父子、师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构成人类基本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入向亲阖奉甘日,当出书案服辛勒:这两句描绘了陆文奎从家中走出,投身到社会工作的场景。”入向”意味着进入家门,”亲阖”则指家人团聚,享受家庭之乐;而”服辛勒”则暗示了即将离开家去承担更重大的责任或使命。
  • 老成识见无如子:这句表明陆文奎认为年轻一代(即儿子)在经验和见识上可能不如长辈(即父亲),他期待年轻人能够继承并发扬家族的传统和知识。
  • 少壮功名肯镶嵌人:在这里,“镶嵌”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年轻人追求功名的过程,他们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陆文奎通过这一表述,鼓励年轻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饯刘继明西归》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离别诗篇,它还深刻地反映了宋代末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体现了陆文奎深邃的人生观察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