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烧笋竹字韵

先生朝盘厌苜蓿,笋味得全差胜肉。
苍头扫地犀角出,赤焰腾烟龙尾秃。
土膏渐竭外欲枯,火候微温酒已熟。
拨灰可惜衣残锦,解箨犹怜肤跃玉。
青青无日长儿孙,草草为人供口腹。
卢家丞相蒸葫芦,石家无人煮豆粥。
去毛留顶有何好,捣韭作齑空自速。
不如野人工食淡,自办行厨入修竹。
句里曾参玉版禅,胸中会著筼筜谷。
主人不问不须嗔,昨夜西风响林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烧笋竹字韵》是宋代诗人陆文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陆文圭,字子方,宋元间常州江阴人。陆文圭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后隐居城东,学者称他为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
  1. 诗歌原文
  • 先生朝槃厌苜蓿,笋味得全差胜肉。
  • 苍头扫地犀角出,赤燄腾烟龙尾秃。
  • 土膏渐竭外欲枯,火候微温酒已熟。
  • 拨灰可惜衣残锦,解箨犹怜肤跃玉。
  • 青青无日长儿孙,草草为人供口腹。
  • 卢家丞相蒸葫芦,石家无人煮豆粥。
  1. 诗意赏析
  • 《赋烧笋竹字韵》通过对烧笋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诗中“先生朝槃厌苜蓿,笋味得全差胜肉”一句,通过对比烧笋与羊肉的差异,凸显了诗人追求自然、朴素生活方式的志向。
  • 诗句“青翠未央长儿孙,匆匆为人忙口腹”展现了诗人对家族后代成长的关注。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忙碌的生活无法给予后代应有的关爱,只能让他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而心灵上的滋养却远远不够。
  • “卢家丞相蒸葫芦,石家无人煮豆粥”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差异的明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存在。
  1. 艺术特色分析
  • 陆文圭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土膏渐竭外欲枯,火候微温酒已熟”这一句,通过描写烧笋的过程,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赋烧笋竹字韵》的意象丰富,通过对烧笋这一日常事物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苍头扫地犀角出,赤焰腾烟龙尾秃”等句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烧笋时的情景,让人仿佛能够闻到烧笋的香味,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韵味。
  1. 创作背景
  • 《赋烧笋竹字韵》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赋烧笋竹字韵》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到焦虑和痛苦。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繁华的批判。

《赋烧笋竹字韵》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作品。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艺术特色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文圭的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当下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