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楼夜坐

孤楼侵树小,老雁入云迷。
月暗水光白,夜深邻语低。
钟声传下竺,梅信失西溪。
偶忆曾游寺,尘昏壁上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楼夜坐》是元代诗人马臻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湖边楼阁中独坐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交融。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夜色中的湖楼景象,还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马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画家,他少慕陶弘景之为人,著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工画花鸟山水,善诗,多豪逸俊迈之气。其诗歌作品《霞外诗集》中收录了他的许多佳作。马臻的创作风格以意境深远和语言优美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共鸣。

  2. 诗歌原文:《湖楼夜坐》全文如下:“孤楼侵树小,老雁入云迷。月暗水光白,夜深邻语低。钟声传下竺,梅信失西溪。偶忆曾游寺,尘昏壁上题。”这首诗通过对湖边楼阁、夜晚的自然景象以及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

  3. 艺术特色:《湖楼夜坐》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营造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例如,首联“孤楼侵树小,老雁入云迷”通过“孤楼”与“小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幽静的氛围。而“老雁入云迷”则借雁群的飞翔形象,传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偶忆曾游寺,尘昏壁上题”,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回忆以及对历史痕迹的留恋。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价值。

《湖楼夜坐》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诗歌,也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