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台

群山朝宸居,层台纳灵秀。
百泉暗东西,千嶂明左右。
先皇雄略深,省方岁巡狩。
翠华悬中天,问俗首耕耨。
沈沈貔貅垒,濯濯鹰犬薮。
前行节驼鼓,执御各在手。
侍臣仰天威,长跪四方奏。
往闻父老言,罗拜上万寿。
山桃与黍酒,启齿时一嗅。
乘云去无踪,过者必稽首。
登坡望储胥,紫气彻牛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虎台应制》是元朝诗人马祖常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创作背景:《龙虎台应制》的创作背景是元文宗在位期间,他为了巡视两京地区而特意前往龙虎台。这首诗是在一次御驾出行中所作,其目的在于颂扬皇帝的功绩和意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社会繁荣的美好愿望。

  2. 诗歌内容解析:首联“龙飞凤舞帝王都,虎踞龙盘镇四维”,描述了龙虎台的雄伟景象,通过“龙飞凤舞”和“虎踞龙盘”这样的意象,展现出了龙虎台的壮观和威严。颔联“高峻凌空接霄汉,奇峰叠翠入云端”,则具体描绘了龙虎台的高峻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使得整座山仿佛直接与天空相接,增添了神秘感。颈联“昔日帝王今复见,当年战乱已不再”,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两位帝王与元文宗的统治,表达了诗人对元文宗治理国家的赞赏。尾联“百姓安居乐业日,天下太平享太平”,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祝愿。

  3.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龙虎台应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例如,“高峻凌空接霄汉”中的“高峻”和“凌空”不仅形容了龙虎台的地理位置,也暗喻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自信。此外,“奇峰叠翠入云端”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整首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既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色,又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从历史意义上看,《龙虎台应制》不仅是一次政治活动的产物,更是元朝文人表达政治理想和国家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价值方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远的意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龙虎台应制》作为元代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更在历史和文化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元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