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毂选才雄,分符寄总戎。
铙箫惊海上,旌节耀山东。
百将乘黄道,三军出绛宫。
营开知偃月,阵转识偏风。
龙跃莲花剑,乌号棘竹弓。
旄头天苑凿,毙齿地隅空。
奏凯青春外,飞书白昼中。
谁当采金石,愿纪太平功。
送董副枢镇益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董副枢镇益都》
《送董副枢镇益都》是一首元代陈肃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表达了对董副枢镇益都的深深祝福。
诗歌开篇“毂选才雄,分符寄总戎”,便以豪迈的语气勾勒出董副枢的雄壮形象,其军事才能与地位被赋予极高的期望值。接着,“铙箫惊海上,旌节耀山东”描绘了董副枢出征时的场景,铙声震海,旌旗映山,既表现了董副枢的威武,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义的忠诚。
“百将乘黄道,三军出绛宫”,更是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军队行进图,黄道象征着皇帝的路,显示出董副枢的尊贵地位;而军队的行进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强盛。此外,诗中的“晓合列侯马,暮多名主车”等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董副枢的权势与地位。
诗的最后一句“可怜歌舞月,空照玉梁斜”却带出了一丝凄凉之感,似乎暗示了董副枢虽然功高震主,但终究难逃命运多舛的命运。这既是对董副枢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送董副枢镇益都》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像是一幅长卷,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变迁。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更在主题上富有深刻的思想性,是对历史、对英雄、对人生的一次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