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宫西梨花

春日梨花下,相逢把臂行。
香痕怜粉白,酒晕惜红轻。
影动帘穿燕,声来树度莺。
共当𢬵一醉,莫待鬓华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真宫西梨花》是诗人马祖常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梨花下的场景和人物互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相聚时刻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诗人介绍
  • 马祖常: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人,居靖州天山(今新疆)。高祖锡里吉思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以马为姓。曾祖从元世祖南征,置家于汴,后徙光州。仁宗延二年(1315)及第,授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礼部尚书。惠宗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卒赠河南行省右丞,魏郡公,谥文贞。马祖常工诗文,有《石田集》。
  1. 诗词原文
    春日梨花下,相逢把臂行。
    香痕怜粉白,酒晕惜红轻。
    影动帘穿燕,声来树度莺。
    共当拚一醉,莫待鬓华生。
  2. 诗词赏析
  • 情景交融:《崇真宫西梨花》通过对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中的“梨花”不仅代表了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 人物互动:“相逢把臂行”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亲密无间,彼此之间用手臂相握而行,表达了深厚的友谊。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相聚时刻的珍视。诗中的“共当拚一醉,莫待鬓华生”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不愿等到年华老去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如“香痕怜粉白”,“酒晕惜红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如“梨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1. 创作背景
  • 马祖常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个人境遇,使得诗人更加注重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陪伴。因此,这首诗不仅是马祖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普遍现象。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崇真宫西梨花》的创作,不仅反映了马祖常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诗中的描写和情感,可以看作是当时文人对于生活、友情和文化传承的一种反思和表达。
  • 传承文化价值: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价值。它不仅是马祖常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友情、亲情、爱情等方面的一种展现。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崇真宫西梨花》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深远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