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

滇池细马踏龙沙,宰相朝天路不赊。
峡里琴泉春作乳,月中珠树夜成花。
三千礼乐尊儒术,百二山河壮帝家。
鱼上禹门无点额,直郎宣奏日当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是元代诗人马祖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马祖常,字伯庸,元代光州人,其先祖为汪古部人。他是仁宗延祐二年进士,后历任应奉翰林文字、监察御史等职。在政治生涯中,他曾弹劾铁木迭儿十罪,但因其直言敢谏最终被黜罢。马祖常以文章宏赡精核著称,尤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其诗圆密清丽,有《石田文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滇池细马踏龙沙,宰相朝天路不赊。峡里琴泉春作乳,月中珠树夜成花。
    三千礼乐尊儒术,百二山河壮帝家。鱼上禹门无点额,直郎宣奏日当衙。

  2.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元代文人的风采与时代背景,成为研究元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绘王参政上京奏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业和个人抱负的双重期许。
  • 文化价值: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特点。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坛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
  • 社会意义:通过对元代官场生活的刻画,诗歌传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批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流传范围: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该作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中都受到过它的影响。

《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不仅是元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