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二首

绣岭春来绿树圆,东风吹影入温泉。
华清梦断飞尘起,玉雁衔香堕野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骊山二首”是元代著名诗人马祖常所作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骊山二首·其一》:绣岭春来绿树圆,东风吹影入温泉。华清梦断飞尘起,玉雁衔香堕野田。
  • 《骊山二首·其二》:玉女泉边翠藻多,石池涵影媚宫娥。可怜绣岭啼春鸟,犹似梨园弟子歌。
  1. 创作背景
  • 时代与个人经历:马祖常是元朝著名的色目人诗人,回族出身。他于1279年出生于河南潢川,并以其精湛的诗歌才艺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
  • 艺术风格:马祖常的作品具有先秦、两汉的法度,同时又富丽新奇,内容涉及制诏、碑志等类型,其诗歌风格圆密且清丽。
  • 社会影响:他在元仁宗至元顺帝时期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等多种官职,并在元英宗、元顺帝时期担任过御史中丞等重要职务,显示出其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1. 诗歌鉴赏
  • 《骊山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骊山春日的美景,通过东风吹动的影子和温泉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美。同时,华清宫的传说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奢华生活。
  • 《骊山二首·其二》: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女泉旁的景色,碧绿的海藻和石池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和谐宜人的图画。同时,诗人通过对绣岭春鸟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马祖常的这两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 意象生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锁碧霞”、“华清梦断”等,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语言优美: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节奏感又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1. 社会意义
  • 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描述骊山的美景,诗人间接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表达情感:马祖常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文化传承:这两首诗不仅是马祖常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元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骊山二首”不仅展现了马祖常作为元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