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舒真人

金阙来华盖,琳坛集羽衣。
石因钟乳腻,松为茯苓肥。
剂墨香翻杵,修琴玉布徽。
天低临象纬,日近逼光辉。
竹里开长径,池边蔽小扉。
红迷霞绮错,绿涨水环围。
仙杏葩凝赤,蟠桃萼剪绯。
龙来还独宿,鹤去更知归。
割蜜蜂先避,衔书凤自飞。
祠雷陈古磬,符鬼掣灵旗。
丹井泉偏冽,铜盘露未晞。
俗人那得识,诗客尽相依。
伊我逢休浣,从兹咏浴沂。
凭师消鄙吝,犹可采山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舒真人》是元代诗人马祖常的著名诗作,表达了作者对仙人舒真人的敬仰之情。《寄舒真人》不仅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还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共处理念。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作的内容和价值: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马祖常的生平:马祖常,元朝时期的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岁月,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时代背景:《寄舒真人》创作于元代,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使得作品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情感。
  1. 诗歌内容详解
  • 开篇描绘仙境:诗的第一句“金阙来华盖,琳坛集羽衣”,用华丽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仙境中的壮丽景象。这里的“金阙”和“华盖”象征着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琳坛”则是指仙人修炼之处。通过这样的开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细节描写丰富:接下来的诗句如“石因钟乳腻,松为茯苓肥”等,通过对石头和松树的细节描述,进一步加深了对仙境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神秘莫测的仙境之中。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的运用:《寄舒真人》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讲究,如“红迷霞绮错”,使用绚丽多彩的词语形容霞光,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同时,诗中多次使用的比喻手法如“仙杏葩凝赤”,“蟠桃萼剪绯”,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 语言风格:《寄舒真人》的语言风格典雅而又不失灵动,既有古典文化的厚重感,又不乏现代诗歌的清新之感。这种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
  1.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 反映道教思想: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舒真人》反映了道教追求自然和谐、向往精神升华的思想。诗中所表现的仙境不仅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对人们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触动。
  • 启迪后世:《寄舒真人》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启示后人要以宽广的胸襟去拥抱世界,去体验自然之美,去追寻心灵的平静与超然。

在欣赏《寄舒真人》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注意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 学习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象征等,这有助于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深度。

《寄舒真人》作为马祖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更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