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华山隐之宗阳宫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
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
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
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沈银叶,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
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
神君攀绿桂,天女踏青莎。
邀客登山顶,寻真入涧阿。
洞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
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
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是元代诗人马祖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宗阳宫的清幽景象和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下面将简要解析这首诗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马祖常,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元代色目人雍古族著名诗人。
  1. 诗歌原文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
    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
    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
    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

  2. 诗歌赏析

  • 环境描写:诗中通过“江阁鱼龙近”和“山房雾雨多”等句,生动描绘出了宗阳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意境。
  • 生活氛围:通过对“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等句的描述,展现了宗阳宫内部的生活场景,以及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如“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表达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艺术手法: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宗阳宫是元朝皇帝举行祭祀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隐居生活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示宗阳宫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的美丽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文人的雅致生活,还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