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泺

鲁郊秋已深,西泺多蒲鱼。
日暮积霭重,维舟月生初。
露凉水禽宿,雨晴艳芙蕖。
撷花结楚佩,宛若湘南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方泺》是元代诗人马祖常的作品,属于古典诗词领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马祖常,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画家,字伯庸,号石田,晚号石田老人。他与关汉卿、白朴并称为“元曲三大家”,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在后世享有极高的评价。

  2. 作品原文:《西方泺》作为一首古诗,原文内容如下:

鲁郊秋已深,西泺多蒲鱼。日暮积霭重,维舟月生初。露凉水禽宿,雨晴艳芙蕖。撷花结楚佩,宛若湘南居。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鲁地郊外的秋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中的“鲁郊”指的是鲁地的郊外,可能是山东一带;“西泺”则是指西面的湖泊或河流,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区附近;“蒲鱼”指蒲草和鲤鱼,是秋季常见的食物来源,也暗示着季节的变换;“维舟月生初”形容傍晚时分月亮初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露凉水禽宿”则描述了露水清凉、水鸟栖息的景象;“雨晴艳芙蕖”描绘了雨过天晴后荷花盛开的美丽画面。最后两句“撷花结楚佩,宛若湘南居”则表达了一种归隐的愿望,仿佛置身于湖南南部的山水之间。

  1. 作品风格:《西方泺》展现了马祖常诗歌中的典型特点。他的作品语言优美,善于用词造句,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美,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思。他的诗歌既有宏大的场景描绘,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和、淡泊的风格。

  2. 文化价值:这首《西方泺》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马祖常高超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窗口。

《西方泺》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古诗,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