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马伯庸中丞

世祖投戈日,先公出守初。
邦人怀礼乐,家学赡诗书。
一举登金榜,频年步玉除。
星移供奉烛,风动使臣车。
忠谏陈无逸,雄文赋《子虚》。
群公推雅量,多士服清誉。
太史仍兼制,春官总傅储。
槐云衣纚纚,华日佩舒舒。
长乐方调膳,中台旋赐舆。
尊严深翠柏,清润照红蕖。
德业真无比,恩光孰可如。
休官唐殿李,知止汉廷疏。
野旷秋呼雁,江清晚钓鱼。
石田霜后稻,沙圃雨中蔬。
正尔安民望,胡为梦帝居。
大星离次舍,白璧翳丘墟。
惟有新诗在,千年起叹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马伯庸中丞》是元代贡师泰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马伯庸的深厚怀念。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与特色:

  1. 诗歌原文与主题解读
  • 诗的主题内容:《挽马伯庸中丞》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马伯庸深厚的感情和对其一生成就的赞美。诗中的“世祖投戈日,先公出守初”等句子反映了马伯庸在元朝初期的重要角色和贡献。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马伯庸忠诚、智慧和才华的赞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故人的哀思和怀念。
  1. 文学风格与语言特点
  • 排律形式:作为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具有严格的格律结构,每四句为一联,共八联,展现了诗人严谨的艺术追求。
  • 意象运用:诗歌中大量使用了象征和隐喻,如“槐云衣纚纚,华日佩舒舒”等,这些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人物与背景信息
  • 马伯庸的历史贡献:马伯庸生活在元朝初期,以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著称,对元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在当时广为人知,深受人们的敬仰。
  • 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元末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马伯庸的赞颂,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歌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状况:通过对马伯庸的描述,诗歌反映了元朝初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以及人们对这种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 文化传承的象征:诗歌中对礼乐文化的强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反映了元朝时期文化融合的趋势。
  1. 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
  • 艺术成就: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 审美体验: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体验到元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挽马伯庸中丞》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一种文化传统的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友情、忠诚和智慧的崇高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