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萍乡袁茂才归县试吏

玉关门外班司马,抗疏归来白发愁。
绝域功名空老大,少年乡国自风流。
花飞细雨朝回马,月满前川夜放舟。
始信封侯驰万里,不如吏隐近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萍乡袁茂才归县试吏》是由元代诗人郭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送萍乡袁茂才归县试吏》的作者是郭钰,字玉圃,号清江散人,是元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
    玉关门外班司马,抗疏归来白发愁。
    绝域功名空老大,少年乡国自风流。
    花飞细雨朝回马,月满前川夜放舟。
    始信封侯驰万里,不如吏隐近沧洲。
  3. 诗句解析
  • “玉关门外班司马,抗疏归来白发愁”:这里的“班司马”可能指的是担任班超一类官职的司马职位,而“抗疏归来”则意味着袁茂才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赏识后回归故里。他的归来引发了诗人的深深忧虑,因为白发代表着衰老与岁月的痕迹,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
  • “绝域功名空老大,少年乡国自风流”:“绝域”指的是边远之地,而“功名”指的是仕途上的荣耀与成就。诗人指出,虽然在外取得高官厚禄,但这样的成就对于年纪已大的人来说似乎变得无足轻重,反而让内心的忧愁倍增。而“少年乡国自风流”,则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即使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也难掩心中的乡愁和对自由的向往。
  1. 作品背景:《送萍乡袁茂才归县试吏》作于元代,当时郭钰可能正处于宦游或隐居的生活状态之中。这首诗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在那个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远离官场,寻找心灵的宁静。
  2. 思想内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郭钰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他既欣赏袁茂才的才华和功绩,又深感官场的虚名与浮华。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古代文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常常在名利与内心追求之间徘徊不定。

《送萍乡袁茂才归县试吏》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归乡感慨的诗词,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元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还能深刻理解到文人在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内心挣扎与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