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学士登宜春台

万家平地拥高台,窗户层层近日开。
鹤致琼花迎帝子,龙持贝叶礼如来。
云依老树秋如画,峡束飞涛雪作堆。
惆怅当年歌舞地,碧桃开落几千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虞学士登宜春台》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刻的社会内容,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宜春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更通过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色彩,如“万家平地拥高台”表达了一种宏伟的景象,而“云依老树秋如画”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的形式,这种形式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同时保持诗句的韵律和谐。郭钰的这首诗正是这一艺术追求的典范,他通过对宜春台的描述,巧妙地将自己的政治感慨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又富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的结尾部分“惆怅当年歌舞地,碧桃开落几千回”更是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和虞学士登宜春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社会内容和深刻历史背景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的美,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