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八十翁

八十老翁行步奔,存亡共诉断愁魂。
千金歌舞随流水,六载干戈弃故园。
晚灶燎衣篱竹尽,春牛换米草蓑存。
情知青史无名姓,短策犹期报国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逢八十翁》是元末明初的郭钰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述八十老翁行步奔忙的情景,展现了其生存的困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的“八十老翁行步奔,存亡共诉断愁魂”描绘了老翁的奔波劳顿及其与时代动荡不安的共鸣状态。而“千金歌舞随流水,六载干戈弃故园”则反映了战乱中财富易逝、家园被毁的现实。最后一句“短策犹期报国恩”,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怀抱壮志,期盼有朝一日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郭钰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都深受时代的影响。元末兵荒马乱,郭钰转侧兵戈,流离道路,亲历了战乱残破的郡邑。这种亲身经历使他在作品中多抒发忧愁之词,尤以补史传之缺为特点。《道逢八十翁》便是他这种忧国忧民情感的具体体现。

郭钰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他个人的情感,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如《道逢八十翁》中的“晚灶燎衣篱竹尽,春牛换米草蓑存”描绘了一个老人在艰难岁月中的生存状态,这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缩影的表现。

郭钰的诗歌也显示了他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在《道逢八十翁》中,诗人提到“情知青史无名姓,短策犹期报国恩”,这表明他虽然一生清贫,但依然怀揣着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梦想和决心。

《道逢八十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史诗。通过对该诗的分析,不仅能深入理解郭钰的诗歌艺术,还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元末明初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