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彭中和

羞涩空囊结客难,何人双璧立谈间。
每瞻云鹤知君到,却羡沙鸥似我闲。
携酒溪山思共往,卷帘风雨又空还。
才名能下陈蕃榻,宁许他人得再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答彭中和》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郭钰的一首作品,创作于其隐居不仁期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山的思念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相聚时的喜悦和惆怅之情。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长向春山数别期,春花次第报君知。舟回剡曲缘何事,剑合延平在几时。庭院煖风花气入,池塘微雨鸟声低。瓮头酒熟邀谁共,惆怅归云独拄颐。
  2. 主题分析:郭钰在这首诗中以春天的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春花、舟曲、庭院等元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期待。首句“长向春山数别期”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展现了诗人经常遥望春山,期待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感伤,这体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友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情感。
  3. 艺术手法:郭钰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花次第报君知”、“庭院暖风花气入”、“池塘微雨鸟声低”等,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如“舟回剡曲缘何事”、“剑合延平在几时”等,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内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性。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和答彭中和》成为元末明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 情感表达:《和答彭中和》中的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诗中的“惆怅归云独拄颐”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友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这种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末明初时期重要的文学经典之一。

《和答彭中和》是郭钰在元末明初时期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作品。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是了解元末明初时期文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