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清江刘中修

奋笔清江追二刘,奈何垂老入西州。
儿痴竟累张彝死,母老谁为禹锡谋。
风雨魂归金石晚,江山恨满玉关秋。
词林顿尔成憔悴,目送飞云双泪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清江刘中脩》是一首由元代著名诗人郭钰所创作的古诗,表达了对逝者及其家庭深深的悼念和哀思。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诗句一:“奋笔清江追二刘”描绘了刘中脩生前的才华横溢与追求,以文墨在清江之地追随先贤,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 诗句二:“奈何垂老入西州”,反映了其晚年不幸遭遇,暗示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 诗句三:“儿痴竟累张彝死”,揭示了因儿子的无知行为而导致的悲剧,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哀悼。
  • 诗句四:“母老谁为禹锡谋”反映了对母亲晚年孤独无助状态的同情以及对未能及时提供帮助的自责。
  • 诗句五:“风雨魂归金石晚”,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无常命运的感慨。
  • 诗句六:“江山恨满玉关秋”,展现了对故乡山河的眷恋之情,以及国破家亡的深重悲痛。
  • 诗句七:“词林顿尔成憔悴”,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变化与内心的凄凉。
  • 诗句八:“目送飞云双泪流”,通过描写目送远行亲人的情景,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心中的悲伤与无奈。
  1. 创作背景
  • 《挽清江刘中脩》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中脩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郭钰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已故文人的尊敬与哀悼。
  1. 赏析
  • 郭钰通过对刘中脩生平的描述和对其去世后的感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作者对逝去生命和亲情的不舍与哀悼。
  • 诗中的“风雨魂归金石晚”和“江山恨满玉关秋”等句,不仅描绘了刘中脩的人生轨迹,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上的呼应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烈的共鸣效果。
  • 从语言风格上看,郭钰的这首诗简洁而有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成功地传达了他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挽清江刘中脩》不仅是一首表达对逝者和其家庭深深悼念和哀思的文学作品,也是诗人郭钰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成就,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人墨客的尊重和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