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镐之邵武省亲

青青杨柳陌,之子晨巾车。
去乡不云苦,揽辔驰复驱。
严君守名郡,长怀音问疏。
再拜问起居,千里欢有馀。
彩衣捧绿酒,紫袍映白须。
上言尚书军,声振东南隅。
下言太夫人,年高色敷腴。
我虽邑子贱,问信抱区区。
官寮展良觌,见子文采殊。
定云渥洼水,生此汗血驹。
故家三槐树,功名遂良图。
愿言慎徒旅,令德忠孝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镐之邵武省亲》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青青杨柳陌,之子晨巾车。去乡不云苦,揽辔驰复驱。严君守名郡,长怀音问疏。再拜问起居,千里欢有馀。綵衣捧绿酒,紫袍映白须。上言尚书军,声振东南隅。下
  2. 内容解读
  • 启程的场景描述:“青青杨柳陌,之子晨巾车。”首句即用杨柳的翠绿色彩描绘了出发时的早晨,表现了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哀愁的气氛。
  • 表达不舍的情感:“去乡不云苦,揽辔驰复驱。”虽然离别让人感觉痛苦,但诗人鼓励友人不必过于忧伤,因为朋友会再次相见。
  • 对友情的珍视:“严君守名郡,长怀音问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及期待未来重逢的愿望。
  • 问候与祝福:“再拜问起居,千里欢有馀。”通过反复的询问对方的近况,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的祝愿。
  • 礼物与敬意:“綵衣捧绿酒,紫袍映白须。”此处描述了友人携带的礼物——绿酒,以及他的服饰——紫色的官袍和白色的胡须。
  • 表达对友人的敬仰和赞美:“上言尚书军,声振东南隅。”意味着友人即将参与重要的军事行动,其影响力将远远超出邵武一地,甚至影响整个东南地区。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渲染氛围,如“青青杨柳”、“严君”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述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祝愿,诗人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期许,情感真挚而细腻。
  • 语言的精炼:全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 结构严谨:诗的结构层次分明,从启程到告别再到期盼重逢,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完整且动人的画面。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此时期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苦难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郭钰作为一名文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蕴含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 地域特色:邵武位于今福建省,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地方。郭钰的这首诗可能正是为了纪念或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及其对友人的勉励。
  1. 文学价值
  • 思想性: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对友情、责任与期望的一种抒发。它传递了人在困难时期的坚强意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艺术性: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思想上的深度,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适合文学爱好者欣赏,也是学习古代汉语和文化的良好教材。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送王镐之邵武省亲》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和时代气息的作品。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郭钰向读者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