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老鱼吹波紫萍碎,花下飞起双鸳鸯。
鸳鸯相逐低回翔,藕丝易断愁心长。
玉筝不弹辘轳悄,一簪华发凝秋霜。
秋塘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塘曲》是施敬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女子独守寒塘,思念远方平原游子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秋塘曲》的作者施敬,明代诗人。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施敬的文学天赋,还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 诗歌原文:施敬的《秋塘曲》原文翻译为“妾身在寒塘”,描述了一位女子孤独地站在寒冷的池塘边,她的环境暗示了她的寂寞与期待。
- 诗中意象:诗中的意象非常丰富,包括高荷、紫萍、双鸳鸯等,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 情感表达:《秋塘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诗的最后部分,“及此君不归,登舻感秋色”揭示了女子因游子未归而产生的深切忧虑和哀愁。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郭钰的作品《秋塘曲》描绘了同样的情景,显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秋天的共同感受和情感体验。
- 文化价值:《秋塘曲》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和情感表现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通过诗歌表达内心世界的传统。
- 读者共鸣:通过对《秋塘曲》的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于爱情、孤独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秋塘曲》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