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迂翁安处斋图

睡起山斋渴思长,呼童煎茗涤枯肠。
软尘落碾龙团绿,活水翻铛蟹眼黄。
耳底雷鸣轻著韵,鼻风过处细闻香。
一瓯洗得双瞳豁,饱玩苕溪云水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迂翁安处斋图》是陈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与创作时期
  • 作者介绍:陈方,元代诗人,字子贞,号孤蓬倦客,京口人。他在省试中举时赴吴,被元帅王某招至府内,后主无锡华氏家塾。晚景则致力于教育工作,为无锡地区的学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 创作时间:《题迂翁安处斋图》的创作时间未明确记载,但据序言推测,此诗可能是在陈方晚年完成的。
  1. 诗歌原文
  • 睡起山斋渴思长,呼童煎茗涤枯肠。
  • 软尘落碾龙团绿,活水翻铛蟹眼黄。
  • 耳底雷鸣轻著韵,鼻风过处细闻香。
  • 一瓯洗得双瞳豁,饱玩苕溪云水乡。
  1. 诗歌赏析
  • 内容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静谧的书房景象,从“呼童煎茗”到“双瞳豁”,形象地展现了主人翁在书斋中的惬意生活。通过对茶、水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审美情趣。
  • 艺术特色: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将书房中的日常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声音(如“耳底雷鸣”、“鼻风过处”)和嗅觉(如“细闻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感官体验。这种多感官的描写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
  1. 主题思想
  • 隐逸生活:陈方通过《题迂翁安处斋图》,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书房中的宁静生活,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平静的理想状态。
  • 自然之美:《题迂翁安处斋图》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活水翻铛蟹眼黄”),反映了陈方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赏与热爱。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绘,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题迂翁安处斋图》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陈方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表达,也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的流传,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题迂翁安处斋图》不仅是一首反映元代文人日常生活和审美追求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是陈方个人生活情趣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记录。

相关推荐